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1:28:06  浏览:928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政府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张政发〔2012〕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

《张家界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4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张家界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规范采砂行为,维护河势稳定,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及其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挖砂、石和取土活动。本办法所称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水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等。

第三条 河道采砂管理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活动的管理。

第四条 各相关部门分别履行以下职责: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河道采砂防洪影响评价、统一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组织河道砂石开采权的有偿出让、河道采砂统一监督管理,牵头组织考核考评。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砂资源地质调查评价、资源储量管理、资源权益价款评估,参与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河道砂石开采权的有偿出让、河道采砂许可的会签。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砂船只、砂石运输船只管理及其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参与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河道采砂许可的会签。

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河道采砂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部门职责,负责河道采砂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 河道采砂实行分级管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区县之间的边界河道,其他河段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第六条 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

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区县一级支流河道的采砂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利厅备案后实施。

区县行政区域内河道的采砂规划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征求同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采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确需修改时,应当依照前款规定批准。

河道采砂规划确定的禁采区、禁采期等依法应公开的事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禁采区、可采区和保留区,禁采期和可采期;

(二)总开采资源量、年度开采资源量和采砂许可数量;

(三)采砂方式、开采深度、开采范围;

(四)弃料处理、环境整治及现场清理要求;

(五)砂场和砂石码头设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下列河道范围为禁采区:

(一)堤防、闸坝、水文观测、取水、排水、护岸等工程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二)桥梁、码头、电缆、管道、线路等工程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三)河道险工、险段;

(四)饮用水源保护区;

(五)法律法规禁止采砂的其他区域。

第九条 河道水情、工情、汛情等发生紧急情况或者航道变迁时,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河道采砂规划确定的禁采区、禁采期外扩大禁采范围、延长禁采期限。

第十条 可采区与禁采区、可采期和禁采期的划定:

(一)河道可采区与禁采区、可采期与禁采期的划定,按分级许可权限,由行使河道许可证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划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公告。下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年度可采区与禁采区、可采期与禁采期,应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划定张家界市可发采砂许可证的河道、河砂可采区的基本程序。

1.测量。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第三季度提出下一年度的河砂可采区备选地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河道大断面测量,并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测量成果。测量成果应包含测量地点周边的详细名称、河道基本情况、测量的数据、断面图、断面前后对比情况、河势分析以及该范围的河道图。河砂可采区备选地点涉及国土资源、海事等部门的,应事先征求其意见。

2.专家论证。在测量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召开评审会,形成专家意见。专家意见中应包含划定的禁采区、可采区和保留区,以及应标明的可采区的地点、长度、宽度、采砂高程控制、可采砂量、采砂作业方式、采砂作业工具、数量控制、采砂期限等情况。

3.公告。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河砂可采区,报政府批准后,正式公告下一年度的河砂可采区,可采区以外的河道公告为下一年度的禁采区。全市统一于每年12月份公告下一年度的河砂可采区和禁采区。

第十一条 河道采砂实行“统一发证、统一收费、依规使用、相互监督”的原则。

河道采砂许可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具体发证方法按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办法执行。

河道采砂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收费,具体操作方法按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审批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采砂规划确定的可采区和可采期的要求,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二)符合采矿权年度出让计划;

(三)符合年度采砂控制总量的要求;

(四)符合规定的作业方式;

(五)符合采砂船只数量的控制要求;

(六)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设备和采砂技术人员;

(七)采砂船舶、船员证书齐全;

(八)有科学的废砂余渣处理方案;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十三条 依规划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出让方式要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的,应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采砂船舶、机具适当位置悬挂河道采砂许可证;

(二)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载明的范围、开采量、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期限进行开采;

(三)及时清理现场,平整河道,涉及航道的,应当清理至满足航道通航规范要求,禁止向河床弃置尾堆;

(四)按照国家规定设立信号标志,不妨碍通航安全;

(五)服从水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工商、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河道采砂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采砂船上进行分筛;

(二)在河道内弃置尾堆;

(三)在采砂船上安置吸砂设备;

(四)伪造、涂改或者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河道采砂许可证;

(五)采砂船舶、机具在禁采区滞留;

(六)违反防汛调度命令;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采砂船舶在禁采期内应当在所在地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停放,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七条 河道砂石资源属于国有资源,除经国家批准外,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出让方式,并依法收取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出让方式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的,应当按成交价款全额缴纳河道砂石开采权有偿出让价款。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河道采砂活动和监管队伍的监督检查,明确河道采砂管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全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工作不负责任、消极执法的,要实行停职待岗培训,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责任,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整改,经多次考核仍不达标的,有关责任人要调离水行政执法岗位。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河道采砂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采砂单位或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进入采砂单位或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三)责令采砂单位或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 加强整合监管力量。

(一)水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河道采砂监管的合力。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水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对河道采砂的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二)各相关部门的执法(巡查)人员分别履行职责,经常开展河道采砂现场的执法(巡查),并将执法巡查基本情况记录在案,相互通报。

第二十一条 在航道内非法采砂影响通航安全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等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应当予以处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由有关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的通知

中国人民建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的通知
1993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建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经济特区分行:
为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以及《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等规定,总行对现行的外汇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转知所属,遵照执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原试行制度同时废止。各项外汇业务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总行将通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业务工作手册》下发各行。
各行在制度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函告总行。
附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

附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行外汇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国内各级机构。海外分行按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原则和惯例处理会计业务,但报送总行的财务报告要按本制度进行调整。
第三条 外汇会计工作的任务是:
一、严格执行外汇会计制度,正确组织外汇会计核算。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建设银行外汇业务的活动情况,为领导部门决策和指导业务提供正确数据。
二、实行会计监督,加强外汇财务管理。根据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计算成本,监督外汇资金的合理使用,维护外汇资金的安全以及本行的信誉和权益。
三、加强外汇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外汇资产负债管理,参与经营预测,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第二章 外汇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四条 外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凡是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第五条 外汇会计记录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清晰、项目完整、手续齐备、简明扼要、资料可靠。
第六条 外汇会计核算应按照总行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做到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外汇会计处理方法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作出说明。
第七条 外汇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于当期内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八条 外汇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第九条 外汇会计信息应同经营决策相关联,外汇会计核算办法的选择和外汇会计工作的组织,应考虑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第十条 国内分行用外汇购建或取得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折合人民币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第十一条 外汇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应根据其与以后各期收益的关系,将其价值分摊到以后各会计年度,但应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十二条 经营外汇业务所得的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内入帐。
第十三条 外汇会计核算应当全面反映建设银行外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并在做财务分析中重点说明。

第三章 外汇会计的基本规定
第十四条 办理外汇业务的我行境内各机构以及海外分行,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发生经济业务后应按规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档案的管理。
第十五条 外汇会计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
第十六条 外汇会计核算采用外币分账制。各级机构平时分别以各币种记帐,每期终了,按规定编制有关会计报表。
第十七条 外汇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按公历起讫日期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外汇会计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八条 外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九条 建立和健全复核制度,各项外汇会计业务必须经过复核,一切对外凭证、报表必须经过复核、签章后才能发出。
第二十条 建立和健全事后稽核制度。各级机构的外汇财会部门应设立会计核算事后稽核岗位,配备稽核员,负责本行外汇会计核算的事后稽核工作。稽核员不得兼管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关于事后稽核工作的依据、方法和内容,比照《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稽核制度》执行,并根据外汇会计的特点作必要的补充。

第四章 资 产
第二十一条 建设银行外汇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十二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放同业、同业拆出、短期投资、各类应收款项、各类短期外汇贷款等。
第二十三条 长期资产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外汇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各类长期外汇贷款等。
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是指以外汇支付其价款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和设备等。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人民币等值美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目前仅核算海外分行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五条 其他资产是指无形资产、待摊费用及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外汇资产。
第二十六条 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运送中现金,各级分行均应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金内部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向境内外同业拆出的资金(不包括系统同业拆出)应按实际发生额记帐,当期限跨越年度时,应按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当年应收利息,计入当年利息收入。
第二十八条 各类应收款项应按实际发生额记帐,加强管理,定期核实,及时催收或清算。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经批准,冲减坏帐准备金。
第二十九条 各类外汇贷款和转贷贷款应当按照贷款合同、转贷贷款协议和项目管理制度,按期收回贷款的本金、利息和费用。本金部分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利息按贷款合同或转贷贷款协议中所规定的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收,并计入利息收入。各项境外借款转贷款期限跨越年度时,应于年末按适用利率计算当年应收利息,计入当年利息收入。
第三十条 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按照与委托部门的协议进行处理,我行利息分成计入当期利息收入。
第三十一条 办理外汇票据贴现业务应按贴现票据面值计价,利息计入当期利息收入。
第三十二条 以抵押品作担保的外汇贷款,如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应根据贷款合同、抵押协议和有关法律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取得的净收入,高于外汇贷款本金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低于外汇贷款本金部分,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提取的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应收利息和实收利息的差额从坏帐准备金中冲减。
第三十三条 逾期(含展期)半年以上,三年以内的贷款,作为逾期贷款管理;转贷贷款发生逾期,经与境外银行协商后不能展期的,我行对外履行付款义务后作为逾期转贷款管理。逾期(含展期)三年以上的贷款和转贷款,作为催收贷款管理,应收催收贷款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计入“暂记利息”科目,实际收到的利息计入当期利息收入。
第三十四条 贷款呆帐要按规定的核销条件、核销办法和审批权限从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呆帐准备金仅限于核销发生呆帐的贷款或转贷款本金,其应收利息如已计入损益,要冲减坏帐准备金。
第三十五条 短期投资是指我行购入的各种能够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以通过市场买卖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购入时按实际购入成本入帐。出售时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等确定实际成本,成本与实收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 长期投资是我行投出的、在一年以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投资,包括投资性证券和其他投资。投资性证券是指以长期拥有、到期收回本息、以获取利息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
第三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入帐、产权转移、兼并、报废清理等业务的处理方法由有关海外分行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原则和惯例而定。
第三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由有关海外分行按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原则和惯例处理,但在报送总行的财务报告中要按照我国会计原则和总行规定对折旧数字进行调整。
第三十九条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计入当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的,可以采用待摊办法,分期摊销。

第五章 负债和权益
第四十条 外汇负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
第四十一条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以内偿还的债务,包括一年以内的外币储蓄存款、单位外汇存款、同业外汇存款、其他外汇存款、同业拆入、各种应付款项等。
第四十二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债务,包括境外商业借款、买方信贷借款、外国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发行外汇债券、委托贷款资金以及一年以上的定期外币储蓄存款、单位外汇存款和其他外汇存款。
第四十三条 其他负债是指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负债。
第四十四条 发行外汇债券应按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超过或者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即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冲减或者增加外汇债券利息支出。发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应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摊入成本。
第四十五条 境外商业借款、买方信贷借款、外国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按对外借款协议中所规定的适用利率和付息期限计付利息,列入当期利息支出。
各项长期负债,包括上述各项境外借款、外汇定期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外汇存款、同业定期外汇存款、境内外同业拆入(不含系统同业拆入)及发行外汇债券,当其计息期间跨越年度时,均应于年末按适用利率计算当年应付利息,计入当年利息支出。
第四十六条 权益包括外汇营运资本金、上级拨入外汇营运资本金、拨付所属外汇营运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上年损益等项目。

第六章 收入、成本和利润
第四十七条 营业收入是指在办理外汇业务中由于提供贷款、资金、劳务、办理证券交易、外汇买卖等取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外汇买卖收益和其他营业收入。
利息收入包括各项外汇贷款利息收入、境外借款转贷费、转贷利差收入、贴现利息收入等。
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包括境内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境外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拆放同业利息收入、拆放金融性公司利息收入、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等。
其他营业收入包括咨询、信托业务收入、短期投资收入、掉期、期权、远期交易收入等。
第四十八条 营业收入实现的确认时间,一般是在有关业务合同签订以后,在规定的计算期内按应计收入的数额确认,或在劳务已经提供并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权利的凭证时确认。
第四十九条 营业支出包括利息支出、同业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外汇买卖损失以及其他营业支出。
利息支出包括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境外借款利息支出、外汇债券利息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等。
同业往来利息支出包括境内同业往来利息支出、境外同业往来利息支出、同业拆入利息支出、金融性公司拆入利息支出、系统同业往来利息支出等。
营业费用包括在业务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业务宣传、外事接待、邮电通讯、公证诉讼、固定资产折旧修理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以及各项准备金等。
其他营业支出包括掉期、期权、远期交易支出等。
第五十条 各项准备金提取包括贷款呆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提取。
呆帐准备金从1993年起按年初贷款余额(不包括委托贷款)的6‰提取,自1994年起每年增加1‰,直至历年结转的呆帐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为止。从达到1%的年度起,呆帐准备金改按年初放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呆帐准备金用于核销外汇呆帐贷款的本金部分。
投资风险准备金按上年末长期投资科目余额的3‰提取,历年结转的投资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上述余额的1%时,实行差额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用于核销长期投资业务的净损失。
坏帐准备金可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提取,用于核销各分行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回收的应收帐款。
第五十一条 营业外收入指与我行外汇业务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出纳长款收入、罚款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及其他收入。
第五十二条 营业外支出指与我行外汇业务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出纳短款和结算赔款支出、违约金、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及其他非营业性支出。
第五十三条 投资收益是指从我行投资业务中获得的利润、股利、利息等。
第五十四条 税金支出是指我行海外分行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税法规定缴纳的税金。境内分行外汇业务的各项税金支出,根据有关规定均由同级财会部门或总行财会部门用人民币缴纳。
第五十五条
本年损益=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税金支出

第七章 外汇会计科目和外汇会计报表
第五十六条 外汇会计科目是分类反映全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分析各项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统一会计核算内容的工具。外汇会计科目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表内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共同类和损益类。表外科目用于反映表内科目未能反映的重要单证、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外汇会计科目编号采用四位数字编列,在会计科目下按单位或资金性质分设明细帐户。为便于核算,各管辖分行可根据需要增设辖内专用的二级会计科目,并报总行备案。二级科目编号可在同类科目编号后再加二位数。表外科目编号为三位数。规定的外汇会计科目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不得随意变动,在日常核算中要分清资金性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第五十七条 外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的基本格式,由总行统一规定。各分行可根据工作需要对辖内使用的部分凭证作必要的补充,并报总行备案。
第五十八条 外汇会计报表分为外汇业务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其他有关附表,是综合反映外汇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的书面报告,是提供分析、考核外汇业务活动及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特定日期外汇业务状况的报表。办理外汇业务的国内各机构应按月折算汇总编制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负债表,逐级汇总上报总行外汇财会部门。
损益表是反映报告期内外汇业务经营成果的报表,办理外汇业务的国内各机构应按季编制分币种的损益表,并通过折算汇总,编制以美元计价的损益表,逐级汇总,上报总行外汇财会部门。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办理外汇业务的国内各机构应按年度编制以美元计价的财务状况变动表,逐级汇总上报总行外汇财会部门。
第五十九条 海外分行应按所在国家有关规定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同时按照本制度的各项规定,归并编制外汇业务试算平衡表,据以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其他有关附表上报总行。
第六十条 外汇会计报表应根据外汇会计帐簿编报,管辖行根据下级行和本行的报表汇总编报,报表内对应项目数字应一致。由于汇价的变动折算成美元或人民币的报表本期期初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数字可不衔接,但原币的报表上下期数字必须衔接。
第六十一条 各种外汇会计报表,应由行、处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复核人员、编制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后逐级上报。月报在月份终了后10天内报出,季报在季度终了后10天内报出,年报在年度终了后30天内报出。

第八章 决算报告与财务评价
第六十二条 每年12月31日为决算日。当天发生的外汇业务应在当天处理完毕。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外汇业务的经营成果,在决算日后设十五天的整理期,以调整外汇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应予调整的款项。
第六十三条 外汇会计决算的主要内容有:按照规定核对内外帐目,办理年终对帐签证,清理各项资金和财产,核实财务收支,计算损益,分析经营成果,进行年终帐务处理,办理年终帐务结转,清缴各种税款,上划外汇年终损益,集中办理结汇,编制外汇会计年终决算报告等。
第六十四条 外汇会计决算报告由决算报表和决算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一、决算报表包括:
(一)折美元资产负债表(逐级汇总上报,由总行外汇财会部门汇总折算归并后编报总行财会部);
(二)折美元损益表(逐级汇总上报,由总行外汇财会部门汇总折算归并后编报总行财会部);
(三)折美元财务状况变动表(逐级汇总上报,由总行外汇财会部门汇总折算归并后编报总行财会部);
(四)其他按有关规定编制的报表(逐级汇总上报);
决算报表的折算牌价为年终决算日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二、外汇会计决算说明书分业务和财务两部分编写。
(一)业务部分:办理年终决算工作的情况,存、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及增减变化原因,年度内外汇会计工作改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上级行的建议、措施等,外汇会计实有人员及配置情况,全年外汇会计业务量统计以及决算报表中需说明的其他有关问题等。
(二)财务部分:
1.业务经营情况、利润实现情况、资金增减及周转情况、财务变动情况和税金缴纳情况。
2.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非正常变化或重大影响的事项;报表日至报出日期间发生的、对本行外汇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及其原因和预计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资产负债管理的各项目标比例分析,以及为正确理解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五条 各分行在总行汇审批复其年终外汇会计决算后,即可对转结平国内外汇联行往来“上年户”余额,在总行审查并根据财政部意见批复各分行外汇财务决算后,即办理损益上划,由总行统一向财政部结汇。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各类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手续,应按照“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外汇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办理。
第六十七条 本制度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原试行外汇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第六十八条 本制度由总行国际业务部负责解释。
附:一、外汇会计科目表及科目使用说明(略)
二、外汇会计报表及编表说明(略)
三、外汇会计凭证的基本格式(略)
四、外汇会计帐簿的基本格式(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1985年)

中国政府 爱尔兰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85年5月16日 生效日期1985年12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为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内的合作,以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决定缔结本协定,条文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在教育和科学领域的组织和机构间的合作,尤其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尽可能支持:
  一、大学、其它学术和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以及大学教师间的互访;
  二、科学协会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和其它专家间的互访;
  三、为留学生和进修人员提供奖学金;
  四、互换两国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的资料和文献;
  五、互派教师到对方高等院校任教和讲授本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具体项目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二条 缔约双方将为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方便。双方将特别鼓励:
  一、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包括公共美术馆间的接触和合作;
  二、作家、作曲家、美术家和戏剧家等文化和艺术界人士,以及与从事创作和表演艺术有关的人员进行互访;
  三、为使各自国家的文化在对方国家得到更好的了解,相互举办包括展览以及音乐、戏剧和舞蹈演出在内的艺术活动。

  第三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相互交换书籍、杂志、报纸、电影片、录音节目和其它文化、艺术或教育方面的视听材料。

  第四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两国的新闻、广播和电视机构间的合作,并为之提供方便。

  第五条 缔约双方将努力促进两国青年及其组织和机构间的合作和交往。

  第六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并努力促进两国体育交流和体育组织间的合作。具体交流项目由两国体育组织另行商定。

  第七条 有关实施本协定的财务和行政安排,将由两国的代表根据不同情况,商定适当的方式,分别加以解决。

  第八条 本协定自缔约双方履行各自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以照会形式相互通知,并自最后通知一方照会发出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 本协定有效期为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六个月前未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协定延长期间,缔约任何一方可随时终止本协定。本协定自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六个月后失效。
  本协定由双方全权代表签字盖章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在都柏林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爱尔兰政府代表
     朱 穆 之               彼得·巴里
     (签字)                (签字)